【成果追踪】公司袁凯华副教授著作《国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出版

来源:永利yl23411集团发布时间:2022-11-08浏览次数:10

近日,公司袁凯华老师著作《国内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转型升级》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著作简介

中国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凸显,改变“大而不强”的困境日渐紧迫。面对日益严峻的外贸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具备借助庞大国内市场推动出口转型升级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受制于行政集权与财政分权,国内各区域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那么,在大国优势与市场分割并存的情形下,如何才能借助区际分工延伸全球价值链的国内生产环节,形成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为回答该问题,本书借助增加值贸易核算与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将出口中的国内价值来源拆分为国内价值链与区域价值链,系统刻画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地区之间的国内价值链整合特点,以及当前整合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国内价值链已经成为出口驱动经济增长、带动后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如果忽略这一分工机制,将会低估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遗漏“先富带动后富”的分工事实。二是,相比增加值贸易测度,传统测算口径容易高估国内贸易壁垒,忽略上游原材料与初级产品带动的分工整合趋势。三是,不断降低的国内贸易成本促进了分工协作,提升了国内增加值比率,推动了出口中的价值攀升。四是,受制于国内价值链的低端化整合趋势,当前的分工整合难以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与低碳发展。五是,用投入产出技术,进一步剖析了国内价值链无法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研究,提出重塑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对于已有研究,本书的创新或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在研究视角上,本书不再局限于传统贸易流量,而是聚焦于出口总额中的价值来源,通过构建国内分工网络对接全球出口市场的分析框架,客观揭示中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国内循环体系现状与不足。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尽管采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中国国内价值链与制造业发展的文献初步涌现,但是系统性研究较为少见。本书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与指数分解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刻画了国内价值链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态影响,为进一步摆脱粗放型增长困境提供切实参考。三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一方面采用MRIO模型测算增加值变动,避免了SRIO模型下技术同质性、等比例假设等不足,使得经验结果更加接近于客观现实;另一方面,通过将价值攀升变动分解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区际关联与出口需求引致,本书较为客观地测度了束缚价值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内部成本不断上涨的多重压力叠加下,本书利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技术,准确测度了国内价值链对于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客观评价了国内价值链整合的特点和不足,厘清了中国国内循环依靠上游低端整合带动的“新型事实”,可为中国在逆全球化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纠正国内分工不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构建以国内、国际循环互动发展的新型发展格局,提供切实参考。

作者简介

袁凯华,男,2018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永利yl23411集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先后在《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Energy》等cssci/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多次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学术鼓励奖”、“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