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 ||||||||||||||||||||||||||||||||||||||||||||||||||||||||||||||||||||||||||||||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 ||||||||||||||||||||||||||||||||||||||||||||||||||||||||||||||||||||||||||||||
一、课程定位经济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于培养经济史与经济学专业人才。在培养经济史常识与经济学专业技能,提高素养,锻造经济理性思考的理念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教育部规定为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经济史是经济学本土化的“根”,了解中国经济史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经济史也是培养经济学家的基础课程之一。 二、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史是理论经济学课程的基础,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因此,经济史的教学始终根据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重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史知识,具备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史的能力。经济史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教材的不断更新,同时注意不断追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保持了该课程前沿性和时代性。 经济史实际授课时数为51学时。经济史研究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并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其特点、经验教训,以便为现实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充分发挥其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功能。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对各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关联、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以及经济史所揭示的经验教训等的讲解,同时树立一个经济史的总体分析框架,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经济发展史线索。通过系统学习经济史的基础知识,并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训练学生的把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其中,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的能力是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不能深刻、透彻的关键。 从2005年开始,公司将本科生的经济史设为“平台课”,确立了“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基本原则,要求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确定教授内容。我们还根据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推进,认真贯彻“沉淀论”和“跟随论”向统一的原则,修订经济史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将最新的经济史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之中,强调经济史不仅提供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线索,还提供思考和解释这一发展过程的多维视角和思想;培养学生经济史的思维方式。我们希望学生不仅通过学习经济史,把握经济史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弄清经济史的基本知识,掌握经济史的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还应学会把经济史和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说明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为什么是这样,有那些经验教训。 经过三十年经济史教学的实践,公司经济史在教学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有自己编写的教科书作为教学支撑,内容丰富翔实,观点独具一格,逻辑自成体系。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不仅能够把握经济史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还能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总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 ||||||||||||||||||||||||||||||||||||||||||||||||||||||||||||||||||||||||||||||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
教学课时分配表
| ||||||||||||||||||||||||||||||||||||||||||||||||||||||||||||||||||||||||||||||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国情,包括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特点,中国经济发展已达到的水平与阶段;总结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而提出各种理论和方案;对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概括出理论性结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具体经济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力图合理安排经济史的结构体系,较准确、全面地概括经济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 一、重点 1、介绍经济发展史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常识; 2、尽可能反映经济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3、尽可能实现经济理论和历史的统一; 4、认真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教训,总结、概括并反映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二、难点 掌握中国经济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线索,以及体现经济理论和历史的统一。 三、解决方法 一是在教材和教案的篇章结构上体现,二是在讲授过程中经常进行适时的提醒,三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所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四是进行课堂讨论,五是配合调查等实践活动,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自己的体会,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成就、经验教训,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 ||||||||||||||||||||||||||||||||||||||||||||||||||||||||||||||||||||||||||||||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 本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观今鉴古,活学活用。经济史既是理论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又是历史课程,本身并没有经济学那样强的理论性,但由于它具有的历史学科的属性,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才使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显示其重要价值。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本课程安排了若干个实践教学学时,并且初步拟定了经济史实践教学大纲。 二、课程设计的效果 从教学实践情况看,在强化学生切身感受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脉搏,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整体的经济学常识与经济学理论素养方面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经济史课程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