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北京大学永利yl23411集团教授、博士生导师萧国亮,应邀为永利yl23411集团师生作了一场以“从历史看经济:增长、波动与创新”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萧教授首先从历史经济学的视域说起,他把经济史研究中运用归纳、抽象,从历史事实出发上升到经济理论体系的方法称谓历史经济学。他指出历史经济学视域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学普遍规律,强调每个国家的特殊性;二是倡导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史实中抽象出或概括出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学原理;三是提倡对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四是考察长时段,考察广袤的空间,对经济发展保有乐观的态度。 他提出,在对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时,要考虑历史的特殊性。他例举关于中国房产是否存在严重泡沫的争论,是部分学者缺乏“历史的经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房屋态度的认知,没有理解中国人特有的“家”的情节。并通过“安”、“宁”“、官”等汉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传统文化内涵,解析中国人以购置产业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历史经济学视域研究经济史需要从历史的特殊性出发,需要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他认为,只有运用历史的眼光,才能发现指数增长观,即“后发国家”的“2、4、8”指数增长现象。世界经济增长是加速运动的过程,原因是知识的边际效应没有递减,知识进行大规模复制与共享,使得人类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速度和频率加快。人类未来的技术发展在突破技术奇点后将接近于无限大,因此,人类未来的经济增长也将呈现指数形式的几何级数的直线增长,这是我们对未来人类发展保持乐观态度的重要原因。 他重点讲述了主导产业变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3D”打印、生物工程、可控核聚变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发展即将进入第五波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讲座最后,萧教授和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危机是过剩的危机,不是短缺的危机。每次危机都是调整,而不是倒退。他认为2002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是受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出口增长减速放缓所致。他看好中国经济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勤劳、进取精神和中国文化,指出当前进行中国经济史团队建设时,历史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各有所长,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善于将经济理论和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才能开创团队建设新局面。 永利yl23411集团部分教师和经济史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萧教授讲授深入浅出,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既有经济理论的支撑,又有历史宏观的分析,更有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是一场启迪心灵的学术盛宴。(经济史博士生谢正发报道)
|